一、問題與挑戰
面對能源革命與數字化轉型浪潮,科技創新為能源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贏得戰略主動提供了可靠路徑,清潔能源得到大力發展。但作為傳統煤電企業,如何打破困境,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融合,實現綠色轉型,實踐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基層企業戰略聚焦不足,AI+、新一代煤電等前沿領域布局薄弱,產業融合謀劃不足。二是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契合不夠,匹配度有限,轉化效率不足。三是基層企業“重生產、輕研發”慣性思維仍存,創新主動性不足。
二、改革舉措與成效
華電山東公司創新構建“精準出題-高效解題-從嚴判題-滾動儲題”四級科技體系,聚焦頂層設計、產學研、評價閉環、氛圍營造發力,為科技創新工作注入源動力。
(一)聚焦生產實際“精準出題”,眾籌需求篩痛點。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以科技創新工作意見為指導,梳理新一代煤電技術、人工智能等科研目標,做實科技發展“后備題庫”。
二是以生產實際為出發點,每季度開展科技創新需求征集,儲備科技發展“需求題庫”。
三是“一對一”開展交流座談,找準科技創新痛點、明確發展重點難點,設立攻關“軍令狀”,做實科技發展“精準題庫”。2024年取得2項國家研發計劃、3項中央企業創新LHT攻關任務,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
(二)推進產學研融合“高效解題” ,協同聯動破壁壘。
一是以科技創新平臺共建為載體,與科研機構戰略合作,找尋“共答人”,助力科技攻關“從0到1”突破。參與共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重組等項目,推動基礎性課題凝練。
二是以重大科技項目為依托,聯合國內頂尖高校科研機構,找到“同答人”,積極爭取國家級課題。2025年新申報1項省重、4項國重項目。
三是有效擴大“朋友圈”,與華為等國內頭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先后開展30余次技術交流和現場調研,找準“解題人”,同題共答,聯動破解難題。
(三)強化過程管控“從嚴判題”,閉環監督提質效。
一是數智賦能,上線科技創新管理模塊,架設進度預警“探照燈”,實時追蹤,滯后自動觸發“黃牌預警”并納入重點督辦清單,確保問題即知即改、按期銷號。
二是多驗齊審,擰緊項目成效“安全閥”,構建“現場核查-技術評價-總體驗收”三級聯動驗收機制,實施交叉核驗與現場復核雙重把關,確保成果真實可靠、效能精準釋放。
三是績效驅動,用好成果轉化“指揮棒”,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成效顯著團隊,按創收比例予以獎勵,激發創新內生動力。
(四)營造創新生態“滾動儲題”,全員參與提氛圍。
一是強化知識普及,聚焦氫儲能等前沿課題,創新模式,打造“科智講堂”創新IP,以學“備題”。2025年融合開展科智講堂+青春講堂新模式,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是強化“以賽促訓、促學、促練”機制,依托競賽提升專業水平,滾動“儲題”。舉辦首屆數智化應用技能大賽等項目,助力課題進一步凝練。
三是完善榮譽體系樹立標桿。制定科技創新評選表彰制度,表彰先進、激勵后進,激發職工創新源動力,推動形成全員參與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
三、經驗與啟示
華電山東公司通過重構創新生態,有效激發創新源動力,為傳統能源企業科技突圍提供新范式。
一是戰略級清單管理破局“創新失焦”,以戰略和痛點雙清單牽引資源投入,“一對一”強化落實,讓科研瞄準靶心。
二是培育產學研創新生態打通“轉化梗阻”,助力生產實際和前沿技術“雙向選擇”,推動深度融合,確保取得實效。
三是文化浸潤工程激活創新活力,以氛圍營造為核心,打造三位一體群策群力的科技創新文化,讓創新成為全員行動,進一步激發創新熱情和活力。(華電山東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