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隨著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和虛擬電廠信用評級應用投入試運行,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建成數字化基礎平臺,應用“大云物移智鏈”技術,推進各專業數據融通共享,提升電網企業全場景業務支撐能力。
數字化基礎平臺是建設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目前,國網冀北電力已在內網、外網全面具備云計算、智慧物聯、人工智能服務能力,在內網實現中臺數據資源共享,在外網通過區塊鏈平臺與國網鏈互聯互通,完成36座北斗地基增強基準站投運。該公司數字化基礎平臺面向各專業、各單位開展數據整合接入,打通數據中臺的貫通協同鏈路,支撐各專業、各單位實現信息系統靈活構建、數據共享分析、毫米級精準定位、圖像話音智能識別、終端同源共享、業務可信不可篡改。
國網冀北電力緊密圍繞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戰略目標,以“數字新基建”為抓手,建立跨專業、跨單位協同工作機制,調動內外部資源,形成數字化基礎平臺建設應用合力。在平臺建設中,該公司結合實際需求,瞄準薄弱環節和創新重點精準發力,重應用、重服務,求實用、求實效。該公司圍繞秦皇島北戴河暑期指揮保電需求,以點帶面迭代推進人工智能平臺建設,形成輸電線路通道與本體缺陷、電力安全風險監控、人臉識別等44項圖像識別能力,在區域電網一張圖、變壓器智能預警等多個應用場景取得良好效果,并將成果應用拓展到北京冬奧會供電保障中;圍繞虛擬電廠信用評級、電能計量表計溯源需求,搭建區塊鏈底鏈,并與國網鏈集成,實現數據上鏈存證互信。該公司按照“共建共享,提質增效”原則,統籌資源配置,基于前期各專業研發成果和設備資源,形成“低投入、可復制”的建設應用推廣模式;采取利舊、優化部署實施策略等方式精準投資,利用冀北電力信通公司等支撐單位軟硬件資源,增強數字化基礎平臺數據整合能力。
同時,國網冀北電力利用各平臺基礎資源,賦能前端業務應用,鼓勵基層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在新技術應用、數據價值挖掘、新興業務拓展等方面探索實踐,拓展數據中臺服務范圍,接入整合31套系統核心數據,為創建13個數據探索區開展數據分析服務,促進跨專業、跨層級數據共享;推進智慧物聯體系建設,接入404臺邊緣設備、12848臺終端設備,新開發6個邊緣側APP,為輸電、變電、配電等領域業務應用提供標準化數據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