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對著手機眨眼,讓系統識別認證一下,光伏板馬上就能‘落戶’你家屋頂!”近日,在“近零碳示范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雞場鎮,南方電網貴州興義晴隆供電局雞場供電所客戶經理岑順禮正指導村民李文財通過“南網在線”APP辦理光伏報裝。屏幕上,40余塊光伏板的三維模型在屋頂緩緩鋪展,人臉識別、產權核驗、并網申請等12項流程同步完成,全程不到10分鐘。
曾經,村民安裝光伏需要往返縣城3次,提交8份紙質材料,如今 ,“刷臉辦電”讓“屋頂種太陽”成為現實。2024年,貴州電網將“一證辦電”服務延伸至農村,依托政務數據共享平臺,自動調取身份證、房產證等信息,實現分布式光伏“零跑腿”報裝。
“農戶自家安裝光伏發電成本比較高,有很多農戶承擔不起,我們與分布式光伏運營企業聯合,采取租賃農戶屋頂來安裝光伏,付給農戶租金,讓從中農戶收益......”晴隆縣雞場鎮楊家坪社區主任吳杰說,光伏太陽能發電板一次性安裝、長期受益,日常維護非常簡單,一般可以提供長達25年的穩定收入,相當于利用閑置屋頂為村里‘賺外快’,增加群眾收入。
近年來,晴隆縣圍繞“三字經”,大力推動清潔低碳轉型光伏發電項目,因地制宜利用荒山、閑置屋頂、企業廠房等資源,大力推進光伏建設,優化能源產業結構,點亮“綠色經濟”。
“我們以‘自愿接入、余電上網’的方式,降低了用戶用電成本。”據中創敦凰能源項目負責人劉勝濤介紹,臍橙小鎮作為晴隆首批分布式光伏示范點,目前正在與各方溝通協調,爭取擴大規模,全縣鋪開。
在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幸福家園小區,935塊光伏板在屋頂、車棚整齊排列,該街道辦書記陳勇展示5月份發電賬單,“我們整個小區的公益性崗位工資、突發困難群眾救助、社區基礎設施維護等費用,都靠這光伏發電呢,晴天每天能發3000多度電,年售電收入達20多萬元。”通過屋頂光伏,偏遠山城小區已變身“綠色小區”,光伏板成為“屋頂印鈔機”。
當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南方電網貴州興義晴隆供電局營銷服務班組長蔡國甫駕駛著車輛穿梭在鄉鎮道上,車載終端實時接收著25公里內37戶農戶的設備巡檢工單。“我們局設置了光伏入網‘綠色通道’,不僅有臺區經理上門‘一對一’服務,精準勘察、量身定制接入方案,還定期上門排查隱患,通過微信群、客服熱線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為社區‘陽光收益’保駕護航。”他停下車,仰頭檢查屋頂光伏板的清潔度,陽光在他胸前的工作牌上折射出細碎的光斑——那是數字時代鄉村能源革命的溫暖注腳。(金臺資訊 盧關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