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家卓混合臺區突發高損,線損率為12.67%,經系統分析無采集失敗表計、無戶變關系異常,請臺區負責人盡快到現場排查。”9月11日,山西運城鹽湖區供電公司線損專責通過微信群發布高損臺區督辦通報。該公司線損治理柔性團隊成員隨即逐戶排查,發現一用戶表計C相接線端子松動,造成電量少計,現場恢復正確接線后,9月13日,該臺區線損率降低至1.32%。
今年,運城供電公司以同期線損對標管理為目標,優化運行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控,由市、縣、所三級線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線損治理柔性團隊,解決降損難點問題。
建機制 夯實管理降損
今年,運城供電公司實行采集成功率與“T+1”線損“兩手抓”的日線損管理機制。該公司以采集基礎數據為抓手,強化采集管控,要求當日異常當日消缺當日入庫,實現專變總表日采集成功率100%,低壓客戶日采集成功率99.9%以上;以“T+1”數據為抓手,強化日線損過程管控。在此基礎上,各縣供電公司因地制宜采取日管控機制:鹽湖區供電公司將臺區日線損與采集失敗明細同步通報,按不達標天數分區間預警;芮城縣供電公司對各所設定達標率閾值,依據治理進度提升閾值,實現動態管理。
“本期督辦臺區共計106個。”這是運城供電公司臺區線損微信群發布的第18期臺區線損督辦單的數據。自2020年3月以來,運城供電公司實行臺區線損周管控機制,將長期不合格的臺區納入督辦清單,限期治理銷號。自該機制實行以來,運城供電公司累計治理高、負損臺區1818個,治理率98.47%。
2019年,運城供電公司開始實施以分線路分臺區達標率取幾何平均值為綜合考評機制的同期線損管理考核辦法。每月考核結果發布后,運城供電公司發策部牽頭召開線損月度分析例會,梳理對標指標和業績指標,各縣區供電公司提問題、說難點,專業部門明責任、定對策。
年初,運城供電公司以“一臺區一指標”的優化運行管理機制代替臺區線損達標治理機制,修訂月度指標考核辦法,加大臺區經濟運行率在日通報和對標考核中的權重。同時,該公司利用同期線損管理系統中的理論線損管理模塊,加快推進臺區檔案和圖形維護工作,將圖形完善、檔案準確作為新建臺區驗收標準,依據臺區理論計算結果編制“一臺區一指標”管理臺賬,做到精準到人、精準到臺、精準到指標。8月,運城供電公司臺區優化運行率69.85%,較年初提升16.88個百分點。
定規范 強化過程管控
“鹽湖區供電公司新建‘煤改電’臺區共計86個,改造涉及低壓客戶共計16966戶,很可能因戶變關系異常造成臺區線損指標下滑。”2020年10月,在運城供電公司線損分析月度例會上,鹽湖區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煤改電”等大批量切改臺區工程中,常因現場工作與系統流程不同步,導致老臺區負損、新臺區高損。運城供電公司營銷部結合現場工作實際,編制臺區變更標準化作業流程,涵蓋現場切改、臺區推送、裝表接電等各個關鍵環節,嚴控各環節流程時限,做到無縫銜接、閉環管控。
2020年11月,臺區變更標準化作業流程以標準化工作單的形式派發至各縣供電公司。該流程試用后,運城供電公司因批量切改工程造成的高負損波動減少了90%,大大提升了現場作業工程與各個系統流程、各個系統采集數據的對接效率。
重創新 破解技術難題
2020年12月3日,運城供電公司成立了線損治理柔性團隊。該團隊由線損專責和經驗豐富的臺區經理組成。團隊成員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集中交流,分類梳理線損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匯編成運城供電公司臺區線損治理手冊。
該手冊涉及系統診斷、人工研判、現場排查等線損異常處理方法,涵蓋檔案因素、計量因素等七大類影響因素,并附有典型案例。3月10日,手冊在運城供電公司營銷部官方微信小程序里發布,方便員工交流經驗。
同時,柔性團隊成員利用同期線損管理系統中的模擬降損工具,制訂供電半徑大、負荷分布不合理臺區的降損方案,通過精準定位發熱損耗大、末端電壓低的導線和設備,模擬更換導線型號,模擬規劃負荷分配優化臺區改造計劃。通過建機制、定規范、重創新,切實提升臺區線損管理水平,運城供電公司臺區線損總體達標率從2020年12月的94.74%提升至2021年8月的97.81%,提升3.07個百分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