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网在线观看,自拍偷拍亚洲视频,99久久久,成人精品一二三区,明星一级毛片,中文字幕在线色,日韩www.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企業管理

幫扶更進一步,馬灣村有了新面貌

國家電網報發布時間:2021-09-09 13:27:07  作者:孫屾男 任建強

  駐村第一書記小檔案

  姓名:王鐘

  單位:寧夏固原供電公司

  幫扶地點: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偏城鄉馬灣村

  幫扶時間:2017年2月至今年7月

  工作亮點:完善基礎設施,硬化道路、建農家書屋等,適時將鄉政府政策與村民需求結合,進一步美化環境;聚焦當地優勢,發展起“月子雞”和肉牛養殖產業,以消費促扶貧,借助網絡直播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建起扶貧車間,讓村民家門口就業。

  9月4日上午,趁著周末,離開一個多月的馬灣村原駐村第一書記王鐘回到村里。走到村委會門口,他跟村民馬滿林聊起來:“看見咱村干凈、整潔了,我這心里也跟著敞亮了。”王鐘是寧夏固原供電公司員工,曾先后幫扶西吉縣偏城鄉白莊村、大莊村。兩村脫貧后,2017年2月,他又被派到馬灣村擔任駐村書記。

  馬灣村曾是有名的貧困村,283戶村民以前有貧困戶128戶。因當地山大溝深、進村路彎彎繞繞,進村這件事被村民說是繞“十八彎”。王鐘到任后,幫助村里完善基礎設施、帶動村民發展產業。村子脫貧后,他細化幫扶舉措,讓村民從安居實現了宜居,帶動產業發展勢頭只增不減。因為他的一個個點子,外出打工的人能回鄉打工掙錢了,父母能守在孩子們身邊了。

  從安居到宜居,馬灣村改頭換面

  王鐘剛駐村時,馬灣村的主干道破爛不堪,村民出門經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些村民還住在土坯房里,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王鐘到村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說,那時候,只要雨稍微大點,外面的人就很難進村,里面的人也很難出去。“我夜里躺床上,想想這些都睡不著。”王鐘說。

  在一周的時間里,他了解清楚了村里土路的狀況,形成道路硬化方案,之后就跑到縣政府匯報,最終爭取了一筆扶貧資金來修路。申報、立項、批復……2020年6月,從馬灣村主干道通鄉里的路硬化完成。

  “為了修路,王書記往縣城跑了不下二十趟。修路時,他每天都到現場幫著運沙石和水泥。”村黨支部書記馬明清說,“路好走了,大家干勁更足了。”幾年中,在王鐘的努力下,馬灣村的自來水管道修起來了,村委會大院也在一家企業的資助下翻新了。村里有了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村民學習、休閑有了去處。

  “大家脫貧后,雖然收入有所增加,但部分村民對建立起整潔的生活環境并沒什么概念。”王鐘說。

  今年年初,借鄉政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契機,王鐘挨家挨戶講政策,發動大家一起加入到環境整治中來。看到村民把修葺舊房屋剩下的瓦片、木材散亂地堆在一起,王鐘有了主意。

  “王書記帶著我們把舊瓦片、木頭、磚頭收集起來,加上一些多棱磚,混上水泥做成護欄,把圍墻做成一段段有特點的‘藝術品’。”村民王建寶說,“人住得舒服,心情也好。”如今,馬灣村一幢幢房屋錯落排布,房前屋后整整齊齊,村民家中干干凈凈。

  充分發揮優勢,把牛產業“做牛”

  “你現在牛養得好啊。”6月13日,王鐘到村民王忠貴家,看他新建牛棚的養殖情況。“壯得很!”王忠貴說。王忠貴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

  剛駐村時,王鐘從村民口中得知馬灣村村民有養殖牛羊的傳統,深入調研后,便將養殖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主要路子。

  養牛有學問。村民用干草料喂出的牛成長速度遠低于把玉米發酵后喂養成的牛,牛的肉質也差很多。得出結論后,王鐘鼓勵大家在保證糧食夠吃基礎上,將部分地改種玉米,再把玉米加工發酵后做成青貯玉米喂牛。在國家補貼政策的支持下,王忠貴帶頭修起青貯池。

  經過兩年的發展,馬灣村于2019年被列入偏城鄉肉牛高效養殖科技扶貧示范村,肉牛存欄量達到780多頭。

  王忠貴是村里養牛的好手。他經王鐘勸說在2017年年底回村發展養殖。從最初的三五頭牛到后來的70多頭牛,王忠貴不僅靠養殖富了自己,還帶動了鄉親們增收。2020年年初,王忠貴在村里成立了養殖合作社,帶動貧困戶一起發展養殖。如今,合作社年收入已超過50萬元。“多虧王書記,要不我沒這魄力。我家的變化離不開他的支持。我今年打算新建一棟牛棚,再養上100頭牛。”王忠貴說。

  脫貧戶王保山就把自家的牛放在合作社托養。靠著合作社年底的分紅,他家收入有了保障。他自己還能到合作社打工。“我自己養牛一年光飼料錢就不少,遇上干旱年,收入還沒保證。現在自己省心了,還有兩份收入。”他說。

  今年,馬灣村遇到大旱年,但玉米種植卻絲毫沒受影響。原來,7月中旬,王鐘聯系了固原供電公司,申請為馬灣村增容變壓器,滿足了新建蓄水池和水井用電抽水的需求。如今,馬灣村養牛戶已超過全村人口總戶數的9成。靠著養殖業,村民收入節節攀升。

  打出“月子雞”品牌,村民回村就業

  原來,馬灣村有20多戶村民散養家雞,靠把雞賣出部分增收,但收入一直不高。了解情況后,王鐘引入“月子雞”養殖項目。他為大家買來雞苗,還定期請縣里的養殖專家來村里講解技術。“‘月子雞’不喂飼料,吃小蟲和一些玉米等,長成后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還高。”王鐘說。

  在王鐘的帶動下,養殖戶慢慢多了,“月子雞”和雞蛋銷路又成了問題。2018年6月,他向固原供電公司推薦“月子雞”產品。該公司以消費助扶貧,陸續購買了村里價值36萬元的“月子雞”和雞蛋。

  后來,王鐘建議村民自力更生,直播帶貨。村民馬銀軍2019年年初開始在網絡平臺直播雞飼養全過程,王鐘也成了他直播間的常客。“有王書記出鏡,人家買我的雞蛋更信服了。”馬銀軍說。看馬銀軍直播賣貨好,王鐘便鼓勵其他村民效仿,還指導大家怎樣介紹“月子雞”和雞蛋的營養價值。

  今年年初,王鐘為村里的“月子雞蛋”注冊了商標,建起了馬灣村“月子雞”養殖扶貧車間。車間里的工人都是脫貧戶。他們有的負責分揀雞蛋,有的負責包裝“月子雞”。扶貧車間為1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工人馬蘭花曾在外打工,每年過年才能見到孩子。現在,靠著養牛、雞的收入和在車間打工的工資,她家蓋起了新房,她自己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孩子能天天見到我,高興得不得了。”馬蘭花說。

  結束了馬灣村四年的駐村,王鐘現在已到紅耀鄉套子灣村就任駐村第一書記。談起在馬灣村駐村的感受,王鐘說:“就像當地方言說的一樣,村里脫貧‘一點彎彎都沒繞’。看著大家口袋里有錢了,我走時很放心。”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