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宣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公布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的通知》,中國華電定點幫扶阿圖什市松他克鄉瓦克瓦克村榜上有名,也是克州唯一上榜村。
瓦克瓦克村位于阿圖什市城鄉結合部,是典型的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農業村。2019年3月,集團公司總部選派優秀干部到瓦克瓦克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來,通過傾力打造集民風教育、生態發展、觀光旅游、采摘樂園于一體的農業休閑鄉村旅游項目地核心區,構建起“黨建引領、崇德向善、德法融合、產業振興”的鄉村治理發展新格局。今天的瓦克瓦克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作用,把黨的一切工作落實到支部,在建好支部上用心用力。圍繞議政議事、為民服務等中心工作,不斷完善村級黨組織規章制度,規范組織紀律和工作紀律。成立村組議事會,堅持網格黨小組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利用村民文化廣場等議事場所,組織村民對身邊事、村內事、國家事開展討論。修訂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打通村級治理神經末梢。動員本村籍在外從政、經商成功人士參與鄉村治理,通過激活鄉賢資源,發揮鄉村精英在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中的作用,增強多元參與、協商共治能力,切身參與本村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決策咨詢、民情反饋、監督評議及開展幫扶互助服務。
增強村級保障能力。2019年初基層組織辦公設備缺乏、會議室桌椅殘缺破舊,每月辦公用電電費繳不起、辦公耗材買不起。通過在瓦克瓦克村建設110kW分布式光伏電站,以“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并輔以儲能的方式,每年節約解決村委會、村民夜校和幼兒園冬季供熱等日常用電7萬元,并為村集體帶來3萬元穩定收入。同時,通過加大為民服務力度,村辦公陣地面貌煥然一新,不僅有24小時不間斷供電,而且百姓文化大舞臺、多功能大廳、檔案室、閱覽室、微黨建驛站、健身活動場、停車場等設施應有盡有……,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明顯增強。
落實生態發展理念。實施鹽堿地改良項目,探索“鹽堿地快速脫鹽種植果樹”的綜合配套技術,通過兩年的治理,在瓦克瓦克村寸草不生的350畝鹽堿地上種下10000多棵桃樹,昔日塵土飛揚的不毛之地變身郁郁蔥蔥的果園,2021年水果產量50噸,不僅改變了的生態環境,還給村集體帶來經濟收入。利用26畝撂荒地實施了鹽堿地治理示范項目,昔日鹽堿地上種出了水稻、荷花,15畝水面堿水養魚為村集體提供了垂釣營業場所,喀拉蘇文化廣場夜市為村民提供每年150萬元經營收入,逐步實現山青水美村容靚,瓦克瓦克村鄉村向著阿圖什生態緩沖區和文化休閑地的美麗鄉村目標闊步向前。
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從前瓦克瓦克村從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夜晚漆黑一團,通過實施主干道亮化美化,庭院改造,建設黨建驛站、村民小廣場,配置健身器材,在瓦克瓦克村“疆南桃花源”景區建設配套設施和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為各族群眾提供享受文化、娛樂、教育等資源的平臺,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逐步走上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推廣“愛心超市+積分管理”正向激勵模式,每月組織在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家庭衛生、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等方面對家庭進行評分,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積極培育文明風尚,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的人文環境。
推動產業發展。以加工業、養殖業、有機生態及休閑觀光農業為瓦克瓦克村的主要產業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兩年來,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增長30%、收入增長60%,農民群眾基本實現了家門口就能就業。采用了“借菌還棒”模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食用菌種植后,管理好的農戶一天收入就能超過150元,該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農戶經營成本,控制了經營風險,使得項目得以滾動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組織開展“鄉村工匠”“種田狀元”評選,挖掘技能人才,為實施鄉村產業振興戰略提供本土人才支撐,推動組建以“鄉村工匠”為引領的村民小組互助合作社,帶動引導貧困群眾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和生活習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