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舉辦的2021中國光伏市場開發論壇上,作為實體經濟的堅定支持者和綜合金融服務商,平安銀行圍繞金融助推光伏行業健康發展,在大會上分享了對包括光伏在內的綠色金融戰略布局和金融服務支持方案,得到與會嘉賓的廣泛關注。本次論壇,聚集了來自行業主管部門、專家學者以及光伏行業頭部企業代表等逾300位嘉賓參會。
論壇上,平安銀行能源金融事業部總裁朱育強指出,我國能源結構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光伏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在國家“碳中和”戰略背景下,光伏、風電電站年新增投資規模將達6000億;補貼新政下,存量電站陸續得到確權且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確定,存量電站資產可靠性增加。同時在制造端,光伏電池向大型化、薄片化發展,未來異質結、TOPCON等電池技術潛力大,有望推動光伏發電成本繼續降低20%-45%,全面平價上網即將來臨。消納方面,國家明確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光伏+儲能”促進電網對光伏發電的消納,未來特高壓(新基建)、能源互聯網為電網主要投資方向,促進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升。因此,光伏電站項目投資、制造企業擴產和采購結算將帶來較大的股權融資、項目貸款、票據結算等傳統金融服務空間,同時還將創造豐富的復雜投融、交易銀行金融服務場景;未來,“金融+科技”將進一步助推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綠色能源革命。
朱育強總裁強調,“碳中和”戰略下,平安銀行貫徹落實“建設美麗中國”要求,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綠色金融,逐步提升綠色信貸組織管理和能力建設,打造綠色銀行。2020年,平安銀行投向包括光伏產業在內綠色金融信貸超700億元,預計2021年年內投放超1000億元。在交易銀行服務上,將聚焦光伏發電和光伏組建的新型供應鏈和智+資產池場景,為企業提供多樣化、定制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和多元金融資產流動性管理服務;在復雜投融服務上,將通過險資少數股權投資和夾層基金,支持光伏龍頭企業輕資產擴張,協同企業發展;在特色場景服務上,將針對光伏企業財資管理與外匯避險、央國企新能源轉型融資和民企代建新能源項目融資,為企業提供定制化金融解決方案。此外,平安銀行還將依托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優勢,在碳交易體系完善的基礎下,從團金角度全面參與碳金融領域。
近年來,平安銀行以“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為策略方針,著力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三張名片,積極發揮在綜合金融及金融科技方面的特色優勢,著力打造新型供應鏈金融、票據一體化、客戶經營平臺、復雜投融及生態化綜拓“五張牌”,借助平安集團在生態經營、產品服務、多業態協同等方面的優勢,聚焦行業銀行、交易銀行、綜合金融三大業務,重點發力戰略客群、小微客群兩大核心客群,堅守資產質量生命線不動搖,并深度借助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科技手段驅動業務創新,為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平安銀行能源金融事業部是平安銀行部署落實大對公業務的行業平臺和關鍵抓手之一,是團金復雜投融資業務的主要陣地和交易銀行業務場景的重要戰場。作為平安銀行能源行業業務的重要推動引擎,事業部從客戶需求出發,業務范圍覆蓋全國新能源、油氣、傳統電力、環保、石化等行業主要客戶,產品體系包括傳統授信、交易銀行、投資銀行及團金復雜投融資業務,通過“金融+科技”切實服務能源企業轉型升級,助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