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項目部作為水電八局最年輕的水環境項目之一,項目人員年輕有活力,但經驗不足。中層干部大部分從傳統水電項目中走來,缺乏水環境項目管理經驗,能當師父的員工數量十分有限。面對市政項目“系統性,前瞻性,聯動性,突擊性”的特點,項目部從問題出發,以需求入手,探尋培養青年人才的新途徑。
“授課”帶徒——徒弟變老師
“最難的是走上講臺,當看到所有人都看著我的那一瞬間。”今年新入職的員工鄧科在做完學習分享之后說道。今年7月畢業,入職瀏陽項目,鄧科第一次接觸到了工程局視覺識別系統手冊,通過四個月的自我學習,他變成了“小講師”,把所學知識向全項目部的人分享。性格有些內向的他戰勝了自己,順利走上了講臺,當起了小講師。
“這是我整理的信用修復相關文件。”當新員工朱靜軒把她從網上收集整理的資料展示出來的時候,大家一下子就感覺到她對工作的用心。信用工作是她入職之后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經過三個月的“師傅教授+自學”,她對市政項目的信用工作已經成竹在胸,不僅能很好處理相關工作,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隨著項目部第九期“三水講堂”分享會的結束,新入職的六名員工全部完成授課,授課內容主要為自己入職之后,階段性學習成果、生活感悟等。讓“徒弟”變“老師”是瀏陽項目對導師帶徒的探索,也是對導師帶徒成效的量化考核的手段,能有效將個人經驗轉化為組織經驗,提升組織整體能力,匯聚推動個人價值提升和項目優質發展的力量。與此同時,在帶教過程中,師傅讓徒弟干主要工作,而讓師傅當助手并對其進行指導,倒逼徒弟更深入去學習,更深層次思考,更加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備崗”帶徒——換位思考變換位工作
“關鍵崗位的人員不能勝任,但是沒有合適的替補人員;新的崗位空缺,但內部沒有合適的候選人。”針對目前其他水環境項目出現的問題,項目試行“備崗”帶徒。導師教授業務的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另一相關崗位的工作能力,這樣既有方向性、原則性,又有實踐性、針對性。
“備崗”實際是對于崗位的一種人才儲備。新員工入職半年來,瀏陽項目已經完成了第一輪的輪崗交流,主要根據新員工想挑戰的崗位調整新崗,在經過輪崗之后,原來實習過的崗位就自動變成“備崗”。
在備崗學習中,新員工把換位思考變為換位工作,不僅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識,還能體會不同崗位工作的難處,增進相互理解與配合,強化全局意識和團隊精神,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話題”帶徒——從獨立思考到群策群力
“坐地鐵的時候,身上的包應該怎么放才合適?”“給客人斟茶水的時候,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遞名片和收名片的注意事項?”主持人熱場之后,逐漸拋出了中心話題。“市政管網工程量計量規則中什么最核心?”“中國所有的法律都是某法,為什么民法典叫法典?”“污水廠處理傳統工藝中,哪項是我們有可能優化的?”……
離開學校系統化的學習,職場人的學習帶有很強“功利性”。新知固然重要,但學習內容必須要緊密貼合業務需要,幫助徒弟快速理解學習內容的同時,進行知識有效轉化。讓徒弟看到學習對工作的實際改善作用,才會使徒弟對帶徒活動產生信任與興趣。
讓新員工將職場、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每周一次分享,每月階段性研討,是著重培養新員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舉措。把問題變成能被大家探討的話題,這個本身就是對解決問題的一種探索。
面對人才需求的掣肘,水電八局瀏陽項目部從問題出發,以需求入手,通過制定并落實符合項目要求的人才“政策”、全面搭好人才成長平臺,努力打造2021年“群英薈萃”的三水人才高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