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网在线观看,自拍偷拍亚洲视频,99久久久,成人精品一二三区,明星一级毛片,中文字幕在线色,日韩www.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電力朋友圈

大壩認知丨隔河巖,清江上的水電之花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1-11-15 00:00:00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國水電建設加速發展時期,一大批水電工程在此期間開工建設,其中有五個百萬千瓦級的大型水電站工程,被人們譽為水電行業的“五朵金花”,隔河巖水電站就是其中的一朵。隔河巖水電站位于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的清江干流上,是國家“八五”計劃能源建設重點項目,裝有4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121.2萬千瓦,設計年發電30.4億千瓦時。工程于1987年1月開工,1993年6月第一臺機組發電,1994年11月四臺機組全部投產。

  

  ▲隔河巖水電站全景。 攝影:柯元霞

  

  ▲清江流域及隔河巖水電站所在位置。 制圖:roxie

  漫長的征程  艱難的探索

  隔河巖水電站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1988年改稱長江水利委員會,下稱長江委)設計,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長江委就開始了清江流域的水文地質勘測與規劃設計等工作,1964年提出梯級開發規劃報告,1969年完成隔河巖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稿。1969年12月,原水利電力部傳達國務院批示:同意興建隔河巖水電站,列入1970年計劃開工項目,1974年發電。后因葛洲壩工程建設,隔河巖水電站按下暫停鍵。

  1987年1月13日,湖北省政府印發《關于成立湖北省清江開發公司的通知》,明確“清江開發公司為開發清江水電資源各個梯級工程的建設單位,近期負責清江隔河巖水電站的建設,工程完工后,負責電站的領導和經營管理”。至此,勘測設計歷時30年的隔河巖水電站迎來正式開工。

  

  ▲隔河巖工程截流施工。  攝影:黃繼發

  隔河巖水電站是在國家推行水電建設體制改革時上馬的,它也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清江公司受命成立并負責清江梯級水電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后,率先提出了“業主負責、建管結合、流域開發、滾動發展”的建設管理思路,改變了原來大型水電工程建設投資依靠國家,工程指揮部、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設備制造廠家會戰式建設,地方政府職能部門負責征地移民和后勤服務等配合工作,電站建成后移交電力部門管理,地方則享受一點電力、電量利益的傳統模式,開啟了大型水電站由地方和國家合資建設,雙方按最終投資比例分電分利的新起點。同時,建立了投資、建設、營運三位一體的業主責任制,提出了“建管結合,流域開發”的構想,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公開招標議標,通過合同,運用經濟手段,建立起新型的社會主義市場主體關系。這一系列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辦電主體的積極性,責權掛鉤、效益驅動的新路子,不僅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還加快了建設速度,降低了工程造價,提升了工程質量,探索出一種水電開發運營新模式。

  隔河巖水電站運行28年來,除了向國家貢獻了719億千瓦時清潔電力外,在防洪、環保、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九八抗洪的大功臣

  隔河巖水電站具有一定防洪能力,在汛期可預留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由于清江匯入長江的地點正位于荊江天險的入口處,隔河巖水電站配合三峽工程實施防洪調度,可有效提升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即使遭遇特大洪水,荊江分洪區不得不分洪,通過隔河巖水電站所在的清江梯級電站共同作用,也可有效推遲荊江分洪時間,為搶險爭取時間。位于隔河巖下游的長陽縣城防洪標準也提升至20年一遇,從根本上消除了清江中下游重大洪澇災害,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長陽、宜都縣城多次被清江洪水沖毀的情況不會再發生。

  隔河巖水電站運行后的1997年汛期,清江就發生了1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洪峰18400立方米每秒,超過1969年清江特大洪水。但此次洪水經隔河巖水電站攔蓄后,洪峰削減到11000立方米每秒,確保了下游長陽、宜都免受洪澇災害襲擾。

  

  ▲洪水過后隔河巖大壩泄洪。  攝影:呂新宇

  在1998年的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澇災害中,由于三峽工程尚未建成,荊江大堤面臨決堤的嚴峻考驗。隔河巖水電站科學調度,多次攔蓄清江洪水,避免清江洪峰與長江洪峰在荊江河段產生疊加效應。特別是高達63600立方米每秒的長江第六次洪峰抵達宜昌江段時,隔河巖水電站果斷調度錯峰,避免了使用荊江分洪區,以及分洪區可能遭受的200多億元財產損失,有效支援了長江百萬軍民的抗洪搶險,為奪取1998年長江抗洪的偉大勝利貢獻了力量,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通令嘉獎。

  生態環保的貢獻者

  隔河巖水電站建設初期,在工程建設資金較為緊張的條件下,建設方創造性地提出了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三同步”原則。建設者實施了工區內山頭邊坡保護、環境整治,為打造水電生態基地打下了堅實基礎。20余年來,建設者堅持在工區開展義務植樹造林,讓今天的隔河巖工區成為一座大花園,與清江整體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今天的隔河巖水電站,除了每年為國家創造3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其工區的綠色樹木花卉還輸送了1780噸氧氣,吸收2060噸二氧化碳,這個成績居全國同類水電站之首。

  

  ▲隔河巖擁有一片由5萬棵桂花、銀杏組成的樹林,是清江流域面積最大的一塊人造森林。  攝影:郭寒

  隔河巖電站建成后,沿清江形成了全長93.7千米,總面積72平方千米的水庫。水庫形成后,庫區周邊年溫差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更加濕潤。同時,清江水質良好,其盛產的魚類產品成為當地熱銷的綠色產品。

  地方經濟的助推力

  隔河巖水電站形成水庫之后,不僅促進了當地水產養殖業,而且兩岸的奇峰怪石、瀑布飛泉,以及蓄水形成的100多座島嶼、半島,形成了一座獨具特色的國家森林公園——清江畫廊,為當地發展旅游業創造了有利條件。長陽縣和宜昌市將清江畫廊打造成為國家5A級景區,形成百里清江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帶。2019年,長陽共接待游客111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7.5億元,旅游已成為長陽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

  

  ▲隔河巖庫區航拍。  攝影:呂新宇

  清江流域中上游多為崇山峻嶺,過去豐富的礦產資源無法開發,優質的農特產品也難以運出來,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條件改善。隔河巖水電站和上下游的水布埡、高壩洲電站建成后,梯級水庫形成了160千米的深水航道,當地礦產、農特產品都可以通過便捷便宜的水路運輸送往外地,大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據統計,隔河巖工程未開工前的1986年,長陽縣工農業總產值4.2億元,財政收入986萬元。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6.44億元,財政收入61729萬元。長陽縣的飛速發展,正是隔河巖水電站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最好見證。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